咨询电话:010-56211004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博士 >
高职毕业生成为职场“香饽饽”

全景展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动向和工作动态。及时准确发布就业政策、职业规划、就业辅导信息,分享新锐就业创业观点,直击业内前沿视角,提供求职、企业招聘、学历认证、职业测评等实用信息,为大学生求职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还未出校已经被企业“抢购一空”,甚至出现了“整班端”的现象。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支撑着这些产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

“现在企业真是到了用工荒的时候,特别是懂技术的人,一才难求。”在与数位上海制造业HR同行们交流过程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前,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有相当一部分总部在上海,工厂在江苏太仓、昆山等地的企业,除了自己雇佣员工以外,还纷纷通过与两家甚至三家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去招聘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随着技术人才的紧俏,企业这几年付给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招聘费用也在逐年增加。某汽车制造公司的HR Shirley表示,即使如此,依然还是严重短缺技能型工人。从部分媒体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已经有一些工厂的老板们亲自带着企业招工牌子站在路边供工人挑选。企业为了留住一线技能型人才也“挖空心思”,比如根据工龄发放工龄奖;给予员工子女升学补助:员工子女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给予补助金,甚至如今已然红极一时的“茶颜悦色”对其生孩子的员工发放“宝宝补贴”。即便如此这般,企业仍然缺大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智咨询2021年一线蓝领用工管理及薪酬策略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推进,企业对于技能蓝领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普工需求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41.3%的企业表示技能蓝领的用工数量增加。

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地,高职院校也一直在探索契合社会市场环境的办学之路。其中校企合作作为产教融合理念的重要载体也不断构建新的模式。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与华为、阿里巴巴、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一线人才。学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其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96.08%,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多个专业,就业率均为100%。

常年与企业打交道的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林夕宝深刻感受到社会企业对高端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研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在林夕宝看来,企业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促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开展,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要实现自身的高品质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需要专家、院士做顶层的设计研发,也离不开技艺精湛的一线技术工人,中国制造需要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将专家的科研成果付诸实施,制造出好产品,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也因此,林夕宝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别特强调立足区域,使专业设置紧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不断调整完善学院专业设置。近年来,学校先后申报了无人机应用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2019年,与柳州五菱建成新能源汽车订制班,并先后与海信集团、海尔集团、TCL、浙江东阳三建等97家企业建立产教学深度融合合作关系,逐步形成链条式就业通道。构建特色专业群,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产业的互动。“学院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林夕宝说。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职业教育一方面需要服务本地的劳动市场,另一方面,也受到企业的反向作用。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让企业对人才“来了就要能做”的诉求变得益发迫切,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的周期也需要不断调整以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被社会称为“职教20条”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林夕宝认为,这进一步将校企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进入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与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为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夕宝说,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将原来的“校企双边工作”转变为“共同体的内部事务”,用共同目标将职业院校与企业结成最具向心力的集体,使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高度统一,使教育与产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新关系,有利于实现“专业融合产业、课程内容融合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融合生产链条、学历证书融合就业证书、职业教育融合岗位培训”的“同频共振”。

作为企业,也迫切期待可以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如果可以开放给人力资源行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课程开发,可以很好的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而将高职教育引入社会资本,也许是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北京小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副总裁,长期从事蓝领工人招聘领域的人力资源曹录宝说。《中智咨询2021年一线蓝领用工管理及薪酬策略调研报告》显示,蓝领招聘渠道多样,近六成企业设立内部推荐奖励制度吸引人才。另外有部分企业采用现场招聘或推介会、对接中职技校、校企联合培养等招聘方式。

不久前,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内传出重磅消息:上海外服借壳强生正式上市A股!成为中国首家登陆上交所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业内普遍认为,这将为长期以来的制造企业用工荒“解渴”。“这代表着社会资本对灵活用工的认可,释放了人力资源公司将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外服务包与短缺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中的信号。不仅制造业,服装业等行业都会从中获得用工的更高效,实现敏捷性组织,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而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就业的领域将更加宽泛。”曹录宝对此分析道。

“蓝领人”的职业发展之路

与白领相比,蓝领人才在大众的印象中总是与“下岗”“流水线”“脏乱差”联系在一起,但是现在,随着人才的稀缺性和重要性的进一步突出,蓝领人才得到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工厂型企业,对乐于学习的“好苗子”都不遗余力的培养。

采访中,不少企业反馈,在招聘时考虑新一代员工对生活、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的诉求,普遍会关注给工人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年轻的技术人们,早已经不再把自己看成卖苦力的农民工,不会单纯为了赚钱拼命。我们使用工厂现有资源设立各种培训,尽可能让技术工人感到在自己这里工作是有希望的,即使学成后离开这里,他们也是掌握了过得硬技术的人”,一位HR如是说。

2011年毕业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后,何飞加入了神龙汽车,入职后他从基层的操作工人做起,在一线工位努力专研技术,通过技术改善、节能降耗、项目优化等多项降本增效措施,为公司节约成本646万元。在公司对人才的培养体系的支持下,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思考总结经验,用心编制及修订培训课件30余项,组织一线培训25场次,为工厂员工培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课件,帮助了更多同事伙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现在他已经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项殊荣,成为在蓝领工作岗位上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发展之路的优秀代表。谈及过往,何飞表示,十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也曾失落和茫然过。起点低,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一度让他陷入困惑中。但是公司良好的发展氛围激发了他在拼搏中成长,于是他主动工作,努力钻研技术,练就过硬的技能。“感谢我自己这一路的自我的奋斗!我仍将继续努力!”何飞说。

当前,从事现代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会通过在既有资源中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成长该空间,除此以外,不少现代服务业行业内企业也正在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在麦当劳、星巴克,除却自身企业大学培养人才以外,其拥有的严格且丰富的培训制度,可以让中专或高职院校毕业生们获得如何经营一家门店、管理多家门店的技能和商业知识。而其中不少人在学成之后,走上自行创业开店的道路。


返回顶部